突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最后一公里” 探索垃圾分类处理

责任编辑:复兴乡 文章来源:复兴乡 发布日期:2018-03-20

眉山市东坡区复兴乡幅员面积29.6平方公里,辖9个村1个社区,72个农经联社,总农户9077户,人口22893人,共有耕地面积25893亩。全面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必然要求。复兴乡自2017年9月以来,认真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和区委、区政府安排部署,创新思路、高点起步、多措并举,在全区启动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工作。从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已有好的开端,进展比较顺利,试点效果明显。

一、思想认识到位 基础工作扎实

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多年来,复兴乡坚持乡域环卫服务外包加清扫清运机械化模式,率先在眉山市乡镇投入资金140余万元,购置集洒水、清扫、吸尘、冲洗、转运为一体的扫地车、洒水车、转运车等设备,极大提升了农村环境保洁和工作质量水平,促使该项工作走在全区乃至全市前列。近年先后被评为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十佳”乡镇和东坡区“五佳”乡镇。然而,同所有农村乡镇一样,复兴乡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也存在突出“短板”,主要就是该项工作停留在环境保洁层面,仅仅对垃圾进行“笼统”处理,而大多没有对垃圾进行分类,这样既加大了环境治理成本,又造成可利用资源的浪费。因此,成为了环境治理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2017年9月,随着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力度的逐渐加大,复兴乡深化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认识,立即把垃圾分类处理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转换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思路,建立完善垃圾分类领导机构,专门成立了垃圾分类处理办公室,配备了29名专职垃圾分解员,形成了乡党政领导主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负责人配合抓的格局。专门组织到省内的遂宁、广汉以及省外的浙江等地考察学习垃圾分类处理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按照眉东府办函〔2017〕117号文件《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要求,在全区乡镇率先拉开农村垃圾分类处理试点的序幕。我乡首先从政府购买服务入手,与遂宁市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有限公司和四川嘉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把地处集镇中心的西湃村作为垃圾分类试点的首选,结合乡情实际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全面策划,高起点、高标准、分步骤制定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和措施办法。

启动工作一开始,我乡就紧紧围绕垃圾处理“三化四分类”(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模式及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目标要求。着重从抓好场地建设和设备设施入手,一举从乡财政投入资金40多万元,采取租用场地和扶持打造垃圾店铺两种方式,依托与两家垃圾处理专业公司建立的运营管理机制,相继新建和购置建筑垃圾堆放点两处、大件生活废品拆分处一处、有毒有害垃圾回收站一个、智能分类垃圾桶4组12个、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点两处、智能垃圾分类车4辆,设置分类垃圾桶27个,垃圾分类房投放点一处。同时,在群众较多的乡文化广场周围,还新建了垃圾文化走廊,共设置固定性垃圾分类处理展板12个。从而为有力有效地开展垃圾“三化四分类”处理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功能设施发力 垃圾各有去处

实现生活垃圾“三化四分类”处理,只有发挥好分类设施的功能作用,才能使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变为现实。为此,我乡将全乡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有毒有害物品、果蔬垃圾“四种类型”,采取不同的处置方式,根本解决垃圾分类后的出路问题。

可回收垃圾,是指可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物。一是包括废旧书报、纸盒纸箱、广告纸单等纸类;二是包括塑料袋、塑料瓶、牙膏皮、录像带等塑料类;三是包括各种废旧刀具、废铜烂铁、罐头盒、易拉罐等金属类以及玻璃杯、玻璃瓶等各种废旧玻璃制品。

对其分类处理方式,就是通过扶持和打造集镇的废旧物质收购店铺,将其作为全乡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点,确保做到可回收垃圾应收尽收,以改变以往流动收荒匠和店铺业主嫌利润低廉或没有利润,而拒收部分可利用垃圾,造成环境污染的现象。

不可回收垃圾,是指在自然条件不易分解的垃圾。一是包括纸杯、纸尿片、烟头、糖果包装袋等种类;二是包括废弃烂砖头、瓦片、砂石、瓷砖、破碎混凝土等建筑垃圾;三是包括各种不可回收的部分厨余垃圾。

对其分类处理办法,就是通过集中新建两处建筑垃圾堆放点,将全乡不可回收的上述垃圾,进行集中堆放处理,并统一协调用于回填坑凼或路基,使这些垃圾既有了用武之地,又实现了外运处理减量节本。

有毒有害物品,是指垃圾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将造成直接或潜在的危害物质。主要包括废旧电池、废油漆、废灯管、旧手机、体温计、旧电器、农药瓶、农药包装袋、化妆品、废日用化学品和过期药品等种类。

这类有毒有害物品,虽然量不是很大,但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可低估。对此,我乡把这些垃圾作为分类重点,采取的处置办法就是租用集镇街面的一个房屋场地,经过一番打造包装,新建起复兴乡有毒有害垃圾回收站,侧重对4辆垃圾分类车运回的有毒有害垃圾以及居民和社会提供的有毒有害垃圾进行统一收集,使其达到一定数量后交由专业公司处理。到目前,该回收站经过两个多月运行,共已收储农药袋、农药瓶等各种有毒有害垃圾12000多件(个)。

果蔬垃圾,主要指农贸市场和田间地头的水果、蔬菜及其各类食品在市场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废物。采取的处理方式,就是通过购置一台日处理500公斤的果蔬垃圾处理机,对这些垃圾进行粉碎处理,实行水、渣分离,堆肥还田,循环利用,避免环境污染。

三、狠抓教育引导 倾力营造氛围

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既是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需要,又是一项改变人们观念的创新性工作。只有全乡动员,全民参与,全面发力,垃圾分类工作才有坚实基础。基于这种认识,复兴乡党委、政府着力从改变农村居民落后的环境观念和行为习惯入手,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平台,全方位、全覆盖地抓好宣传教育工作,使之在全乡形成强大声势,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自觉践行。

通过召开乡、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层层宣传动员,利用标语、视频等开展宣传教育,激发群众主体意识和参与热情,由此在全乡形成打好垃圾分类处理攻坚战的浓厚氛围。

在乡文化广场周围新建垃圾分类文化走廊,设置12个固定展板,以图文并茂形式,扩大教育影响。截至目前,观看展板的群众达4000余人次,印发“垃圾分类宣传册”共1000余份,大大提高了知晓率。

围绕处理好有毒有害垃圾,出台了《复兴乡绿色公民培训体系体系积分办法》,并利用绿色公民教育基地、垃圾分类教育基地等阵地,以视频加讲解的方式,就什么是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的识别、垃圾分类的做法、积分兑换的实物等,先后共组织村组干部、村民代表300余人次,接受垃圾分类培训,人人争做垃圾分类的“明白人”。经过积分制度绿色公民培训,乡上依据所得积分的多少,开展评选绿色志工、绿色教员、绿色教练、绿色公民活动,按“四个等次”分别给予不同的积分奖励,并且对积分在前三名的单位和个人,还有不同等额的奖金。高塔村保洁员郭维清,按分类共收集有毒有害农药袋、农药瓶等3200多个,有奖积分额共360分,共领到12袋盐巴。他说,“领取奖励的实物并不重要,关键是感受了垃圾分类处理,增强了责任感和荣誉感”。

在中、小学校中开展“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一起走”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备一篇垃圾分类教案、上一堂垃圾分类教育课、开展一次垃圾分类专题讨论、办一期垃圾分类专题板报、写一篇垃圾分类作文的“五个一”活动,来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垃圾分类知识。

在乡文化广场购置4组12个智能垃圾分类收集箱,让市民和学生在“可回取、不可回收、有毒有害”三个有趣的电动按钮中,有选择地通过按钮将垃圾倒进密封的收集箱内,在实践中体验垃圾分类的感受,使智能垃圾箱成为广场侧面一道风景,前来体验的群众与日俱增。同时发挥4辆智能垃圾分类车、27个分类垃圾桶、一处垃圾分类房的作用,引导群众按垃圾分类进行投放。对于没有按分类进行投放的,一方面通过数字监控方式,及时进行追踪,并组织绿色公民教员、教练、站长一同上门进行家访,面对面教育引导,促使其分类投放;另一方面落实专兼职分解员进行二次分类处理,确保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务见成效。





主办单位:中共眉山市东坡区委办公室 眉山市东坡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app下载
微博
微信